无人机穿梭天际,把外卖、快递精准送到家门口,这样曾出现在想象中的场景,如今在合肥蜀山区正加速照进现实。
近日,蜀山区低空经济平台发布会暨场景项目集中签约活动举行,80余家来自低空文旅、低空金融、低空基础设施等领域的企业携手组建“低空经济朋友圈”,共同探索“低空微生态”建设。
据了解,当前蜀山区已试点建设若干个无人机“共享机场”,空中“高速公路”也正在规划“修建”中,这块“低空试验田”将启动蜀山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空中“修路”,地面“建站”
“低空经济生态网”逐步成型
空中“修路”,地面“修站”,依托辖区企业安徽斯帕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斯帕斯”),蜀山区正在建设覆盖空、地的飞行“路网”。
“我们在全区试点建设了13座无人机共享机场,并同步构建‘空中交通管廊’体系。”活动现场,安徽斯帕斯董事长赵小凯以率先落地的“001号”共享机场为例,向与会嘉宾详细介绍了覆盖全区的布局规划。
安徽斯帕斯科技自主研发的“共享机场调度平台”发布。
“共享机场就像是无人机的‘服务区’‘补给站’。”在赵小凯看来,基础设施是“低空经济”发展的“根”,“比如无人机送货、载物,如果缺乏安全的起降点和统一的调度系统,服务也就很难落地。”而13个无人机共享机场,能够通过连点成线、接线成面,构筑起覆盖整个蜀山区的智能无人机服务网络。
无人机即停即靠,可以将“共享机场”作为货物的接驳点,还能进行充换电。这些站点可服务于巡检、配送、应急响应等常见城市应用场景。
地上有“站”,更进一步,天上有“路”。
随着共享机场一同布局的,还有“空中交通管廊”。“通俗来说,就是空中的飞行‘高速路’,不是单条航线,而是纵横交错的‘通道’。”赵小凯形象地解释,未来可能会有成百上千架无人机同时在这条“空中路网”上有序飞行。
位于蜀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无人机共享机场。
在路、站的背后,安徽斯帕斯同步打造了“智慧大脑”,扮演着“空中指挥”的角色,凭借低空大模型、AI智能调控等,将每一架合作的无人机纳入服务网之中,完成航线自动规划、避障执行等。“我们的近期目标就是让6000架无人机同时在这个生态中安全、有序运行。”赵小凯说。
有路、有桥、有软件,这样的“低空大模型+智能基建+自主无人机系统”,共同“打包”成为了蜀山区低空经济平台,一张“低空经济生态网”正逐步覆盖蜀山。
拓展低空经济“朋友圈”
80家企业共筑产业新生态
“试验田”已经备好,如何让它真正孕育出可推广、能丰收的“金禾苗”?
蜀山区正围绕低空经济生态,积极拓展合作、汇聚各方力量,吸引更多“低空探索者”共同参与,携手打造具有示范意义、可复制推广的“低空经济样板”。
在本次活动中,安徽斯帕斯与80余家单位达成合作,共同投身低空经济试验。签约企业涵盖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北斗天芯等通信与导航领域企业,为低空飞行提供核心支撑;也包括蜂景智能、智谷低空、储爱健康等应用型企业,未来将依托蜀山区低空经济平台,积极探索“低空+文旅”“低空+康养”等创新应用场景。
从去年年底开始寻找合作伙伴,至今已与超过80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共同布局低空经济。”短短半年时间,能汇聚如此多的同行者,推进速度之快,连赵小凯自己也感到惊讶。
无人机开展智慧巡检。
蜂景智能创始人邵冲便是众多“低空合作伙伴”之一。专注于做无人机智慧旅拍的他,期待通过蜀山区低空经济平台加持,开拓更多商业机遇。
“目前,我们的无人机智慧旅拍服务主要集中在景区内。希望能进一步拓展应用场景,未来,游客在合肥市区只需通过手机操作,就能召唤无人机进行智能跟拍。”邵冲表示,要将无人机旅拍从景区延伸至城市,起降点、充换电等基础设施是关键所在。“我们期待通过与安徽斯帕斯的深度合作,获得24小时监控、空中交通管廊以及能源管理等服务。”据邵冲估算,这样的合作可使其无人机日均运营成本降低20%-40%,显著增强市场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保也将在与安徽斯帕斯的合作中,探索落地安徽首例低空平台保险产品。据了解,该产品将在无人驾驶航空器第三者责任保险的基础上,增加“平台险”,覆盖平台库存管理中的风险事项。
土壤已备好,位于蜀山区的这块“试验田”,低空经济加速“起飞”。
目前,蜀山区低空经济已形成了较为扎实的产业基础,集聚中国电信、安徽斯帕斯科技、安徽梦克斯、中科安飞等21家重点低空经济上、中、下游产业链企业,涵盖起降设施、飞控系统、机体制造、检验检测、飞行服务、安全保障等多个领域,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2024年底,低空经济相关营收约3.13亿元。
“‘共享机场+空中管廊系统平台’是蜀山区在低空经济领域谋篇布局的关键落子,希望能够构建起跨界融合新范式,和低空经济伙伴们一起,聚焦垂直应用场景,释放产业价值空间。”蜀山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 | 张迪凡 叶阳春 陈三虎 刘亚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