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低空经济正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商业化进程明显加速。10月13日,针对基础设施建设和政策体系完善等产业发展关键环节,省政协召开专题协商会,以问题为导向,联动多方开展协商、凝聚共识。
“目前全省核心景区地貌模型覆盖率不足40%,低空航线规划受限于三维数据的缺失……”来自贵州民族大学数据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的省政协委员霍雨佳建议全省建立统一空间数据库,特别是要在5A级景区实现三维建模全覆盖。
“同步建议做好低空气象基础设施的规划,积极部署低空专用通信网络……”省政协经济委员会专职副主任欧增桥提到高精度导航定位问题。
“省内对建设什么样的低空智能网联平台系统还停留在飞行监管的基本需求层面,建议按照跨部门大系统、大平台的建设理念,同步拓展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服务……”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经济专委会主任、贵州省信息中心副主任邹蕾提到。
“通信导航、监视气象等布局和低空航路航线的划设是相互依存的,我们将积极探索政府投入加引入社会资本结合的方式,分类分期地完善发展基础……大家很关心的低空智能网联平台系统建设目前第一期确实主要是聚焦在‘管得住’上,服务经济这一方面可能我们会放到第二期,正在积极地推进国家发改委提级审查……”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卓毓淼分别回应了委员们的关切。
发展低空经济,先管得好才能放得开,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赋能让低空飞行可视、可管,从数字基础设施到平台顶层设计,如何搭建好低空产业的数字底座,是现场协商讨论的焦点之一。
省政协委员、贵州省信息中心副主任邹蕾告诉记者,因为低空经济涉及一二三产业,相应的基础底座建设应该更具前瞻性和包容性,才能支撑未来发展。
民航贵州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卢继鹏认为,未来低空经济发展将呈指数级增长,对政府治理能力提出了更新的挑战。下一步将联合公安、应急等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联合监管机制,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算力等为低空经济市场主体服务工作打好基础。
根据今年8月印发的《贵州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5项分解任务,委员们调研关注的重点还包括明确各主管单位权责边界、打造特色应用场景、加强低空服务保障科技人才支撑等内容,政府有关部门现场进行回应。
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芳表示,结合各位委员的建议,接下来将积极推进把低空旅游纳入省级文旅专项发展相关资金支持范围,在低空旅游活动的孵化期给予运营主体适当补贴,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打造空中看贵州的IP品牌。
省科学技术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熊庆说,接下来将通过设立重大科技专项等形式,支持企业聚焦动力电池、高端传感器、飞控系统等关键技术难题开展相应攻关,包括委员提到的反无人机高速快响应抓捕回收技术等,解决管控问题,实实在在为贵州低空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